生产管理只需“指尖一点” 马保福:教育是一场春种秋收的农事 从微信步数探寻经济发展新动能 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 【网眼督查】平台已对驾驶员封禁,交警也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7×24小时高质量运行 宁夏12328热线运行质量排名全国第二 金店56件金饰居然褪色竟是被员工“狸猫换太子” 平罗“一站式”化解矛盾解民忧 西夏区2022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 交通银行宁夏区分行积极开展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新消费模式下如何应对消费公平焦虑 “首月1元”投保老人被扣3191元 险企同意退保但不退保费 湖南岳阳华容:“土坑”酸菜食品被查封处理 辽宁:肉、菜、蛋及粮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 陕西宝鸡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9例 已排查确诊病例涉及风险点133个 “海基一号”建造完工 为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 上网课能赚钱?警惕银发经济消费陷阱 全总: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为62.93万职工追回被拖欠工资73.62亿元 重庆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1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5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5例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 安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中国内地本土疫情整体可控 北京现多条独立传播链 福建泉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8例、无症状感染者47例 电商售后维权 找到能负责的“人”有多难 14天出现超1.5万例本土感染者,后续如何应对?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59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4例 迎战奥密克戎 中国抗疫聚焦五大“数”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7例 吉林市16日全域开展第十轮核酸检测 贵州务川第二轮区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2人 养老服务联合体“邻里互助” 让农村老人享受幸福晚年 一颗螺丝钉令人五味杂陈 助残服务何时才能“私人订制”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例 侨乡泉州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严峻考验 刚跨“数字鸿沟”又落“网络陷阱”,受伤的不能总是老年人 明星卖酒“水很深” 监管要一探到底 部分网络招聘平台乱象调查:别信“0门槛”入职 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发现1例外省来堰阳性感染者 支援吉林抗疫的“外地人”:与疫情搏斗的时间远多于陪家人 北京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重庆新增本土确诊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5例 两项重点施工完成 丰台站进入开通倒计时 承包新生儿录像业务,这门“独家”生意做不得 回归本位,竞赛不是招生入学的“敲门砖” 宁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新规 总投资408亿!银川市金凤区3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 山东莱西疫情持续向好 日新增感染者连续下降 广东深圳:将连续进行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线上订单成为销售主流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生产管理只需“指尖一点”

2022-03-16 10:38:13来源:宁夏日报

5000头奶牛,每头牛每天吃多少饲料,产多少奶,有没有生病?面对繁杂的管理工作,宁夏翔达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场长孙立兵一点儿也不愁。

“现在养牛,可比以前省事多了!这套数字化管理系统让咱实现了用大数据养牛,每头奶牛的状况都了如指掌。”3月15日,在养殖场挤奶厅二楼,孙立兵点开电脑上的奶牛养殖管理云平台,笑着向记者介绍。

10时整,一头头奶牛井然有序地走上挤奶台,站好位置后自动化的设备就套在牛身上进行挤奶。

“为奶牛取奶的挤奶器,有自动压力感应功能,在奶牛没有奶之后,便会自动脱落。挤奶环节还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智能采集和监控出奶信息,包括一头牛5分钟之内出奶的情况等。”孙立兵说采集好的牛奶将自动输往奶罐,这个过程中,监控系统将自动感应牛奶的温度,并在几秒钟以内,将其迅速降温至4℃左右,这对牛奶保鲜有很大的好处。

不到10分钟,挤完奶的奶牛便排着队从挤奶台有序返回牛棚,短短几秒钟,红外摄像头已扫描下每头牛的头、肢蹄等情况,并将相关数据回传至电脑端。由于事先已经用电子耳标进行了分类,轻点鼠标就能精准识别每头奶牛的生命体征,“电子耳标与平台相连,平台利用大数据依据奶牛走路的姿态、步数、产奶情况等判断奶牛是否健康。”

孙立兵说,要保证奶牛产奶的质量,必须实现精确喂饲,即每头牛吃下的量和各种饲料配比,都需要精准的安排,在过去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这很难做到。如今,在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翔达牧业实现了对投料的全程监控,在每一个喂食的时间点都可以对饲料的重量、种类进行精确监测,饲料的加工混合也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可以精确地将饲料投放到每一个牛舍。

吃着“营养套餐”,配备“电子保姆”,个个都有“健康证”……翔达牧业养殖场里的奶牛正享受着“智慧生活”。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设立智慧农业试验基地,一系列新技术让智慧农业在广大农村地区生根发芽,从做“体力活”到干“智力活”,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手机、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数字、信息成为“新农资”。借助科技的力量,装上“智慧大脑”的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让新一代农人更加“耳聪目明”,让农业生产更加轻松、精准、高效。

走进宁夏科瑞恒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远远可见一大片排列整齐的白色大棚。记者掀开一栋育苗棚门帘,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智能温室大棚内的移动苗床上,一株株幼苗顶破营养基质,露出小叶子,长势喜人。

“这里的大棚都是智能化管理,通过数据监测采集,保证棚内的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科瑞恒生公司副总经理李贵珍说,公司2019年底,安装了数据采集系统,自此有了“智慧大脑”,通过数控设备实现了科学、精准、精细管理。

“这些传感器负责收集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各种数据,并传输到控制室电脑系统中,对比人工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从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光、水、气等,保证种苗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指着棚内的传感器,李贵珍说,以前大棚育苗全凭经验、靠感觉,现在通过智慧农业监控云平台,采用数控技术,温度、湿度均保持在作物生长的最佳区间,提高了种植效率。

“园区共有34栋育苗温棚,过去我们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数据,5个人同时工作,不停脚地走,每采集一次数据需要20多分钟,最大的问题是,晚上这些数据没法捕捉。如今,电脑随时随地可采集,且每10分钟采集和反馈一次数据。”李贵珍说,仅数据采集一项,每个月公司可节省成本1.5万元,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出芽率,省心又省事。

“有了物联网控制系统,一个人可以完成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李贵珍看来,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自主调温、精细施肥,在降低人工误差、节省劳动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农药残留、二次污染等问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蔬菜品质。(记者 张 瑛 实习生 张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