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追梦“玉米强国”40载:用“中国创造”破解“依赖引进” 隆德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让南海“海洋热带雨林”斑斓多彩 越来越“自由”的高速自由流:上下高速不再需要减速和排队 强冷空气即将抵京 未来几天气温“俯冲” 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个高风险地区 40个中风险地区 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3例 其中西安52例、咸阳1例 宁夏公布2021年度典型侵权假冒违法案例 经济工作一席谈|孙志:拿出更多财政资金惠企利民 新华保险关爱环卫工人大型公益行动实现宁夏地区全覆盖 宁夏治超办召开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视频会议 “十四五”期间贺兰县将形成覆盖全县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盐池一加油站发布虚假广告被罚30万元! 贺兰农商行金融赋能服务“三农” 短池世锦赛-混合泳接力摘铜 中国4金1银2铜收官 今年宁夏“四权”交易成交总额超5400万元 经济工作一席谈|徐秀梅:守住“保”的底线 巩固“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力量 经济工作一席谈|张涛:以建设先行区为统领 保持发展定力和韧劲 宁夏“走教计划”让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明年我区将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6万人次 宁夏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 明年宁夏将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6万人次 国开行宁夏分行16年累计向我区奶产业注入13亿元 意甲:尤文图斯胜卡利亚里 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科技加持 闽宁演绎新“山海情” 《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发布 聚焦总体特征与多元价值认知 经济工作一席谈|孔国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先行区建设 宁夏喜捧平安中国建设多项大奖 宁夏新增市场主体10.73万户 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冰雪艺术节在武汉开幕 西夏区惠民社区幸福食堂开“锅”啦! “新消费”如何助力金凤区商业快速回暖?媒体团聚焦金凤探寻发展密码 陕西研考: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中国江西省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签署缔结友好关系意向书 有“颜值”也有“内涵” 最美街巷彰显北京魅力 微光成炬——关注浙江上虞战“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安徽阜阳:铁路货车“医生”的午夜“马拉松” 偷拍群体分布全国各地 摄像头偷拍黑色产业链亟须斩断 冬奥主媒体中心应急电源全部就位 智能设备助力科技防疫 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 明起强冷空气携大风雨雪来袭 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病例,曾经停郑州 打破内卷拒绝躺平 “备考青年”成为2021年度热词 山西孝义透水事故:“黑煤窑”盗采沉疴待解 那年今日 | 历史上的12月22日发生过什么大事? “徽州第一古桥”——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竣工 陕西已累计封闭管控风险点位453个 关闭各类相关场所1300余处 年终总结不该成为职场“心机游戏” 山东省政协“民声连线”架设起“民意桥” 婚恋交友平台乱象时有发生 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大国工匠追梦“玉米强国”40载:用“中国创造”破解“依赖引进”

2021-12-22 13:03:0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12月22日电 题:大国工匠追梦“玉米强国”40载:用“中国创造”破解“依赖引进”

记者 刘鹏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乎民众的饭碗。为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玉米,近40年来他不停追梦,竭力倾洒玉米育种事业,带领团队通过创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玉米新种质,改变了中国地方种质原始创新不足的落后局面,破解了长期依赖引进国外种质的被动局面。

陈彦惠和他的“玉米强国梦”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陈彦惠是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主任。

与培育作物品种的结缘,源自陈彦惠早年的下乡知青时代。当年,生产队平均每个社员仅仅分配到56斤小麦口粮,为了提高小麦产量,生产队专门从外地引进小麦新品种,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品种的了解和栽培技术,导致种植小麦大面积冻死,颗粒未收,农民想吃到更多小麦的愿望落空。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陈彦惠的心,彼时,他初次认识到了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作为80年代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走进河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1982年起,陈彦惠正式开启了他的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生涯,并在中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吴绍骙等前辈的感召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培育玉米新品种为目标的“玉米强国梦”,决心致力为中国农业增产增收及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而奋斗。

陈彦惠团队获得的玉米新品种审定证书。 刘鹏 摄陈彦惠团队获得的玉米新品种审定证书。 刘鹏 摄

研创中国自主产权核心种质

为什么要进行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陈彦惠谈及此说,没有优异的种质资源就无法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相较原产于墨西哥热带地区的玉米已经过9000年的历史驯化,中国仅有500年的玉米种植历史,在玉米种质源头上存在先天不足等问题。”

陈彦惠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是,长期依赖引进国外杂交种作为选育自交系原始材料,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异玉米新种质。种质资源创新的难点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此,自1990年以来,陈彦惠所在的科研团队经过31年南繁北育50多个生长季节的不断研究,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经培育出的14个新品种在中国黄淮海、西南、西北三大玉米产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获得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仅如此,陈彦惠深刻意识到,只有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宜机收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品种,才是“玉米强国梦”的核心,“这个过程的实现也是中国玉米生产历史上的重要技术变革。”

为此,陈彦惠带领团队从多年多点的十万个杂交组合田间试验中,最终筛选出了“豫单9953”等品种。在屡创高产记录的同时,此举弥补了中国玉米长期以来籽粒机收的短板,实现了让玉米像小麦一样方便快捷的籽粒机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了中国玉米向现代化生产方向的快速发展。

助力中国玉米更加高产、稳产

回顾从1982年至今的近40年间,陈彦惠告诉记者,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作为国家重点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河南农业大学玉米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玉米科研、生产上作出了重要科技成果。其间,他还培养出了一批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以及一大批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的硕士生、博士生。“身为教师,我肩负着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科学创新的重任,更有责任和义务带好这支团队。”

正如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苟明月所说,“陈老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但给青年人树立了榜样,一直以来也是我从事研究工作的楷模。作为新一代玉米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者,我将用我所学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力量。”

因在领域内做出的突出贡献,多年来,国家相继授予了陈彦惠“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大国工匠”等一系列荣誉。

在陈彦惠看来,这是国家给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在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谈及未来,陈彦惠说,当前中国玉米在单产、技术及品种水平方面相比之下仍有一定的差距。故而,他将和他的科研团队继续创新追梦,助力中国玉米更加高产、稳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