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团委采取五项举措汇聚疫情防控青年力量 新建包银铁路惠银段顺利完成跨既有线架梁作业 多姿多彩的国际中文教学 女篮世界杯:中国胜波黑 宁夏全力打造“西部数谷” 银川:文明成校园最美风景 奔跑吧,我们的棒球队 银川市直机关4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 在收获中遇见最美的秋天 金丽娟:恪守本职动员家人奋战抗疫一线 党员示范引领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银川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多部门联合治理电动车“飞线充电”“进楼入户” 宁夏启动危险化学品企业专家驻点指导服务工作 银川市招募疫情防控储备青年志愿者 自治区总工会筹拨150万元助力中卫市、中宁县疫情防控 宁夏积极防范疫情医废处置环境风险 惠农区:“导师帮带”助力“雏雁”变“头雁” 18个“一键式可视报警柱”亮相惠农街头 超市“四舍五入”多收5分钱,被责令退款整改 专家:发现风险及时报备 做好防护谨慎出行 村里来了带不走的 “电影播放员” 中卫农商行:“贷”动“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 盘盘宁夏1至8月“经济运行图” 金凤区备足物资保障“疫”线后勤 国网吴忠供电公司:保护鸟类与输电线路和谐共处 银川西兰花俏销北京上海香港 柯庄村:搭伙联干 抱团谋发展 用丰收色彩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二十四节气·秋分: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花样年华北区:防疫有力度更有温度 银川一女子轻信“算命大师”被骗4万元 永乐村:种好“产业树”铺就富民路 宁夏“碳普惠”平台上线 稻田趣味运动会里话丰收 银川市金凤区700名党员职工奔赴防疫一线 宁夏文明办致全区人民抗“疫”倡议书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排查9月14日以来有这些地方旅居史入宁人员 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遴选结果揭晓 4名男子贴假标“套名牌”制售假酒获刑 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宁夏发布一批“无废城市”典型案例 石嘴山市“平安大树”荫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为何要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检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宁夏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调整租房提取额度 警惕招募加盟代理骗局 宁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中宁启动“1+6”预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惠农区千方百计促进移民就业创业 2023年《故宫日历》发布 “双减”一年,兴庆区校园迸发新活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宁夏新闻 >

绿色家底 白色资产 红色笑脸——看盐池这个小村庄的三原色

2021-01-28 10:37:14来源:宁夏新闻网

曾经,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如今,这里草场丰盈,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家家出入有小车。

曾经,全村滩羊不过3000只,羊儿满坡找食吃;如今户均养羊150只,全村年饲养量过4万只,羊儿住进现代化圈舍。

曾经,这里村民靠天吃饭,年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如今村里不仅有牧场,还有屠宰加工厂,实现了家家养滩羊,户户发“羊财”,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

这就是盐池县花马镇皖记沟村,一个依靠滩羊产业实现“蝶变”的小村庄。

246684608486614745.jpg

滩羊下山,健身跑入现代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羊。盐池县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色,孕育了盐池滩羊这一稀缺的地方绵羊品种。喝盐碱水、吃甘草的盐池滩羊,让众多美食家认为这种羊肉品质最佳。盐池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滩羊之乡”。

1月20日,记者来到皖记沟村。生态牧场的环形跑道布满着羊蹄印,暖棚里的羊儿好奇地往外张望。两排整洁干净的羊舍门前立着牌子,标示着羊的品种、年龄、产地、免疫日期、生长周期等信息。

村支书白云江告诉记者,皖记沟村历来就有养殖滩羊的传统,过去漫山散养,全村滩羊数量不过3000只。“自从封山禁牧、实施小流域治理后,羊儿入圈了,山青了,水绿了,村民生活面貌和村上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云江说,现在全村农民70%的收入来自滩羊,“咱们的羊不愁卖,全部销给县滩羊集团公司。2015年每公斤羊肉34元,刚能收回成本,到了2019年底,每公斤滩羊肉已能卖到72元,最近行情更是一路看涨,羔羊肉每公斤已经卖到80元,成羊价格涨到了72元。”

随着盐池滩羊品牌越做越大,2020年5月,皖记沟村投资90万元建起了生态牧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端市场需求。

“今年,自治区出台了《宁夏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盐池县定为五大滩羊核心区之一。什么是核心区?我想着就是要有规模、要更新迭代快、要有示范引领作用,所以说我们生态牧场的建设正与自治区规划不谋而合。”白云江自信地说。

记者发现,牧场羊圈一改过去老式的砖木结构,全部由蓝白相间的单层保温板建成,两边是凉棚,中间暖棚的棚顶为阳光板,南北通透,冬暖夏凉。

“全牧场实现监控覆盖。”白云江向记者介绍,牧场饮水设备一羊一孔,干净卫生;吃食有专用“口粮”,由盐池滩羊产业集团统一配送。为了让每只羊的体重控制在16公斤到18公斤之间,牧场建起了2公里的滩羊专用健身跑道,不仅早晚让羊散步,还会给过胖的羊增加运动量,“这种早晚都健身、天天听音乐、吃青草长大的羊,肉质细嫩,好吃不上火,具有极强的养生和保健功能”。

“这里的每只羊从出生起就有‘身份证’。”白云江所说的“身份证”,是指滩羊所配戴的电子耳标,记录着每只羊的出生时间、检疫结果等信息,“这耳标是盐池县加强源头监管、确保盐池滩羊肉品牌形象和信誉的措施之一,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盐池滩羊肉。”

909417176993757290.jpg

精细配比,深度加工增身价

临近傍晚,王旭彤开始吆喝了。羊群闻声而动,“冲”到食槽边享受晚餐。

“看咱这饲草料,含有苜蓿、玉米、甘草、黄芪等18种原料,都是按比例调配,不仅利于消化,更让羊能吸收最多养分。”

他抓起一把饲草料放在记者面前,一股淡淡的中草药香扑鼻而来。

据王旭彤介绍,记者眼前看到的是滩羊种公羊和基础母羊。母羊用来生羊羔,每两年产三胎,每胎1到2只羔羊。每20只基础母羊需配一只种公羊以繁育羔羊。为了保证滩羊品种纯正,种公羊由滩羊集团统一提供,国家补贴800元,养殖户自己投入400元就能得到一只种公羊。

王旭彤是退伍军人,回乡后成立了盐池县彤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滩羊的同时,还进行滩羊肉的加工和销售。

不同于传统加工,他将滩羊分割、包装成全羊块、羊脖子、蝴蝶排等系列产品进行销售,不同部位不同价格,最高的1公斤能卖到140元左右。“1只6个月的滩羊,如果整只销售,价格在1200元左右,若分割包装后销售,则在2000元左右”。

冬季讲究“进补”,也让当地滩羊迎来销售旺季。“如今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群。”王旭彤说,合作社深加工的滩羊产品会凭着便捷高效的物流,销往北京、杭州、成都等地,年销售量在1万只左右。最忙时,一天能销出50多只。

除了餐饮等团购单位,王旭彤需要接待的散客也多起来。通过外出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他结识的新朋友们隔三差五地便会通过电话或微信来买滩羊,并带动更多新客。

时间跨到2021年,随着春节的临近,天南地北的订单让王旭彤更忙了。但对于这个皖记沟村的“忙人”来说,能把村里更多的滩羊卖出去,让村民的收入再多一点,工作再忙,他也甘之如饴。

679223101414660388.jpg

订制化订单,成就发“羊”财

“这可是我家宝贝,1只羊售价1680元,平均1公斤肉就是98元。这10只羊去年6月份就订出去了,就等着春节前出栏。”在村民王学全家的羊圈中,其中一方圈舍边竖着一块展示牌,展示牌上“私人订制”四个大字极为醒目。羊圈外安装了一个摄像头,10多只羊悠闲地散步,看到有人靠近,非但没有慌张跑开,反而上前好奇地上前张望。

2020年,盐池滩羊集团为打造精品,组织养殖户开设滩羊“私人订制”销售模式,小羊崽长到6个月,达到19公斤就可以“私人订制”,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认养属于自己的小羊羔,每只高于市场价500元至1500元。定制滩羊到龄后,集团会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屠宰、分割、真空包装、快递到家。王学全有幸成为村上可开展“私人订制”业务的养殖户之一。

“买羊肉还‘私人订制’,这在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王学全告诉记者,自己养了大半辈子羊,从没想过一只羊能卖这么多钱。指着羊圈外的摄像头他说,订制羊的消费者时刻可以看到自家羊的“成长史”,这羊可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地喂养了,每一步都得按照要求科学化喂养,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学全是建档立卡户,2014年开始规范性养羊,第二年便脱了贫。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常1只60天左右的羊羔可卖700元-900元,半年的羊可卖1200-1400元。2020年,他与滩羊集团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养了80只基础母羊,自产的羊羔,加上育肥羊,一年少说也挣10万元:“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不愁销路,即使羊肉市场价格暂时不好,我也不担心。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我已出栏了100多只羊,纯收入8万余元。”

如今的皖记沟村早已告别了昔日荒瘠贫困的面貌,家家养滩羊,人人发“羊”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860元增长到2020年的14500元,增长5倍有余;村级集体经济从2013年的空壳村增加到2020年的52万元。去年,皖记沟村的生态牧场还上了央视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节目,皖记沟滩羊一下子成了”网红羊”,着实火了一把。

“2020年,全村滩羊饲养量达4万只,户均基础母羊150只,年出栏3.2万只,全村仅滩羊收入可达到560万元。”白云江说,“今年自治区对于发展滩羊产业给了我们更多的政策支持,我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做强‘盐池滩羊’品牌,让我们的滩羊走得更远、卖得更好。

记者手记:

在盐池县,皖记沟村只是靠滩羊产业脱贫增收的村子之一。

一群群白软糯绵的滩羊,让一个个曾经在贫瘠困苦中挣扎多年的村落逐渐挺起了脊梁。

在村支书白云江的言语间,30多年前村口的那条沙土路仿佛近在眼前:扑面而来的风粗砺干硬,唯一的道路在呼啸之间,一遍遍地被黄沙掩埋不见。

不论是八十年代的赶驴拉车,还是九十年代的三轮蹦蹦,都曾载着不同家庭相似的生计希望,在这条14公里长的路上艰难却执着地奔波,往返。

对于皖记沟村的老百姓而言,滩羊养殖真正的“蝶变”发生在产业化之后。曾经漫山遍野散养的羊儿,在实行封山禁牧和小流域治理后,或被归拢到各家的圈棚里,或被“收编”到各个配备暖棚、凉棚和跑道的生态牧场中。

科学配比的口粮,严格控制的体重,统一收购的流程……养殖、加工、销售等种种环节的规范化,让皖记沟村滩羊数量“一路高歌”。20多年前3000多只滩羊的饲养量,增加到如今的4万余只,所代表的不仅是全村村民的七成收入,更是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满满信心。

这份信心,存在于数字跳动的存折上,存在于窗明几净的新屋内,存在于噙满风霜的嘴角里,存在于亟待脱贫的眼神中。

采访笔记中的皖记沟村,不再是多年前那般荒凉无望的模样,日渐红火的滩羊产业让这里的每一户,每一人,都有了为之努力的方向和底气,也让每个心底增收致富的梦想,越来越近。(宁夏日报记者 张瑛 张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