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现两个白块菌新物种:松露块菌、曲靖块菌 “无腿登山家”夏伯渝寄语青年:登顶自己的“珠峰” 甘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广纳“社会智慧”:探环境治理新格局 内蒙古出台生态环境“免罚清单” 台风“雷伊”隔空致粤多地降雨 广州最大累积降雨逾百毫米 山西一民营企业设“冬助日” 21年资助7万余人 长春警方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 40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宁夏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9% 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为幸福加码 摄影爱好者李志军见证:沿黄湿地生态好 吸引候鸟成群来 安徽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兰州冬至日:不止“一碗饺子”,还有他们温暖这座城 安徽肥东:家门口“就业+培训” 引入残疾人幸福生活“源头活水” 北京通州一确诊病例所在地划“三个区”进行防控 青海助推环青海湖生态公益法治建设 男子酒后行凶潜逃17年 用假名打零工为生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021期:大学生志愿者为环卫工织围脖 内蒙古课后服务经费标准出台 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570元 女子网恋遭遇“杀猪盘”骗局 两度举债被骗18万 广东东莞此轮疫情总体可控 未现外溢情况 沈阳百年大集祝家大集变身“有颜值、有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云南瑞丽24起疫情全部“动态清零” 死生契阔 来自“疫”线伴侣的约定 东莞出台帮扶政策助企业应对新冠疫情影响 “新潮”与“老旧”碰撞 上海网红新地标“天安千树”即将亮相 青海西宁:八年冬至清晨之约,见证“爱的双向温暖” “拍照搜题”坑学生:平时作业很漂亮 一到考试就露馅 冬季降温 专家提醒:取暖需防“低温烫伤” 尽早冷疗 杭州多个小区“解封” 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 杭宁温三家机场将同步上线“易安检” 过检快一倍 三峡蓄水后库区支流航运快速发展 浙江遂昌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浙江绍兴单日新增病例连续2天降至个位数 广东东莞此轮疫情感染的为德尔塔变异株 与西安病例基因测序高度同源 不出名的“上岸”站突然红了 台风“雷伊”已减弱消散 是影响南沙诸岛最强台风 重建社会学:从消失到显学 浙江临海橘农送4000斤橘子给抗疫人员:让他们工作时带点甜 同心县创出食用菌带动致富的闽宁模式 江苏睢宁积极打造“天下无诈” 将反诈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 江西省赣州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成效 一浙江绍兴返津人员隔离期核酸检测阳性 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捧起生态金饭碗 吃上冰雪旅游饭 “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困难孩子撑把伞” 陕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3例 其中西安42例、咸阳1例 前11月我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5.24万亿元 银川爱尔眼科医院举办建院六周年庆祝活动 路面塌方环卫工人陷入深坑固原消防紧急救援转危为安 800万立方米“水资产”变现 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云南发现两个白块菌新物种:松露块菌、曲靖块菌

2021-12-21 19:03:5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12月21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近日在云南发现2个白块菌新物种:松露块菌、曲靖块菌。二者都具有一定食用和经济价值。

块菌隶属盘菌目块菌科,是一类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中以意大利白块菌和法国的黑孢块菌最为名贵,被誉为“厨房里的钻石”“地下黄金”等。因其生长在地下,依靠猪、鼠、兔等哺乳动物传播,常被中国西南各地百姓叫做“猪拱菌”,商业上多称为“松露”。

中国块菌资源丰富,物种数量在全球占比超过1/3,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据统计,迄今,中国发现块菌70余种,其中云南报道40余种,且均为中国特有种。

图为曲靖块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图为曲靖块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强科研团队,在大量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形态解剖和系统发育研究的基础上,继此前发表的11个广义块菌新种后,近日再次在云南发现2个新物种:松露块菌Tuber songlu、曲靖块菌Tuber qujingense,二者均属块菌属Puberulum组,即狭义的“白块菌”,都具有一定食用和经济价值。

此次新物种的发现再次证明云南作为世界物种多样性热点辐射地区之一,是研究块菌属物种形成、多样性分化的关键区域。该研究也为块菌属的多样性评估、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

科研人员介绍,就已发表的多数块菌新种来看,具有明显的碎片化零星分布、生境特殊和宿主植物专一性强等特点,且主要依赖小型啮齿类动物等进行传播扩散;在市场上这些稀有物种经常被混杂在大宗块菌中销售,且多数尚未成熟,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繁衍。20年余来,随着大规模商业化收购和不科学的采挖,块菌生境遭到极大破坏,局部块菌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大部分物种处于易危或濒危境地,甚至有些物种还未被发现,就可能已遭到破坏和灭绝。

科研人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更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块菌列入保护物种行列,并开展抢救式资源调查评价和种质收集保藏等研究,以保障中国西南这一独特生物与民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关成果发表在分类领域国际期刊Phytotaxa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