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着父母当志愿者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5月16日起 西宁市部分区域有序开放 上海: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西宁公安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 依法处理案件72起123人 甘肃渭源:千年渭水文化蕴“写生热” 校地合作塑学生文化涵养 交通运输部:16日我国南方多条路段受降雨及大雾天气影响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韩明春:用爱守护“夕阳红” 甘做守护“电网心脏”的忠诚卫士 银川市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交叉执法专项行动 西吉18名网络主播名下39个账号被封禁 警民水渠内救起11只赤麻鸭幼鸟 西夏区同安三期 898户居民终于拿到“红本本” 5月20日起 胰岛素平均降价48% 李瑞燕:全心全意干事业 无怨无悔写春秋 2022年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宁夏发放一大波政策大礼包 宁夏六盘善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慰问困境留守儿童 “牡丹姐姐”有个“梦想基地” 消费新场景 释放新潜力 兴庆区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宁夏“靓菜”不断扩大“朋友圈” 家门口的“健身圈”    让体育融入百姓生活 全国助残日,宁夏妇联传递爱与温暖 2022年高考滞留外省考生 请尽快返宁备考 兴庆区建“迷你”停车场破解停车难 宁夏证监部门多种措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南宁一些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最高时速飙升数倍 “洗衣液奶茶”走红还可网购?网友质疑设计会误导孩子 49天采样4000余万人次 浙江援沪采样队已全部返浙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9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69例 北京海淀2天新增15例确诊病例 社会面筛出一家6口病例 上海市首家新华书店复业!“书香气”正在回归 疫情下的上海应届毕业生正努力闯出新路 记者探访:疫情之下,老人吃得怎么样? 贯通协同压实防汛责任 上海探索精准施策回应家长急难愁盼 数字家长学校平台上线 北京昌平区部分重点区域倡导居家办公 哈尔滨市发布“曹某涛烧伤身亡”调查情况通报 广东建成全国首家省级盲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上海金山区率先社会面基本清零复工复产一线直击 搭起“云课堂” 广东“英语专八”民警在广西大山里扶智亦扶志 浙江:小学生与初中生肥胖率达14.16%和11.13% 北师大发布“西部地区乡村家庭教育行动计划” 用“上海的声音”温暖守“沪” 出版社回应《美国高等教育史》错译问题:全网下架,正修订翻译错误 北京新发地蔬菜上市量连续两天超2万吨 今起三天北京阳光营业紫外线强 后天最高气温可达31℃ 地标农产品 找回老去的北京味儿 北京新增3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瞒着父母当志愿者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2022-05-16 11:04:06来源:齐鲁晚报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青岛小嫚瞒着父母当志愿者支援上海抗疫

近日,青岛小嫚王若琦在援沪救援车上完成大学毕业答辩的故事,引发网友关注。

王若琦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在上海疫情期间,她瞒着父母报名支援上海抗击疫情。凑巧的是,从青岛出发到上海当日,正好也是她大学毕业答辩的日子。在这样关键的节点上,王若琦在救援车上,身着青岛红十字队服,完成了这场特殊的答辩。到上海后,王若琦成为“战地记者”,她也交出从大学步入社会的第一份答卷。

王若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授予王若琦2022年“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称号及正能量奖金5000元。王若琦为什么要执意去上海当志愿者?她向记者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以下,是王若琦的自述。

特殊的毕业答辩

没想到,我大学毕业答辩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完成。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青岛小嫚,1996年出生在青岛莱西。2015年,我考上了成都文理学院,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因为心里还有一个成为军人的梦想,2016年9月,我从大学报名参军,入伍到武警上海总队。

我从2019年就加入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希望自己当兵时掌握的技能可以用在志愿工作中。

2022年4月22日,我得知可以援助上海共同抗疫的消息,作为一名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我就报名了。可以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也是我这一次援沪抗疫的原因。

按照要求,4月23日,援沪队伍从青岛出发到上海。但是凑巧的是,这一天和我大学毕业答辩日期冲突了。得知消息后,我在22日中午,第一时间就跟学院老师联系,说明了我的情况,并且讲述了我自己的想法。学校很支持,也为我安排了单独答辩的机会。

4月23日上午9时,我随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车辆前往上海。途经响水服务区时,队长通知停车,队友们为了不打扰我就下车等待。我在救援车上,身着青岛红十字队服,用电脑进行了答辩,总共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因为前期做足了准备,所以答辩过程中我没有紧张。

我的毕业论文答辩很顺利,而在这样的时候援沪,也是我作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交出的一张特殊答卷。

如同“战地记者”

我在大学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因为我曾经有一个导演梦。但是这一次,我举起镜头,真实记录着援沪16天的经历,让我毕生难忘。

4月23日晚上9点半左右,我们团队一行28人就到了上海。这一次,我们是“搬家式”支援。为了不给当地增加负担,我们从青岛带来了被子、食物等物资。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展开了工作。我们组成了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工作区域在浦东新区的北蔡镇,主要是负责阳性病人转运走后的终末消杀,以及社区预防性消杀。

早上七点多,我们出发,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钟。我们穿着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杀机器,去做消杀工作。

我的工作性质不同,要用镜头去记录下这些经历,感觉自己成了“战地记者”。这期间,深受触动的瞬间有很多。上海天气比较热,在爬楼梯的时候,我们的防护服常常都被汗水浸透。

其实,这一次到上海支援,我是瞒着父母的,不想让他们担心。不过后来父母还是知道了。他们了解我的性格,这样的关键时刻,我是一定会去的。

这16天,虽然辛苦,但是我能够留下大家奉献的瞬间,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也对担当和责任有了更加成熟的认识。

我想不留遗憾

成为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的三年里,我出过很多次任务,比如青岛火山扑救现场、山上人员搜救等。前段时间,青岛三标山发生山火,我们在山上持续了好几天做救援工作。

此前,青岛莱西疫情期间,我也站了出来。我们在莱西坚守了5天,做对接工作、后勤保障和物资转运。

做志愿工作和日常生活是有时间冲突的,这就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之所以参加过这么多志愿工作,与我参军经历有关。我在武警部队的时候,曾经获得过两次“优秀义务兵”嘉奖,获过一次“爱警习武好战士”称号。荣誉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份激励,让我在后来的道路上保持着斗志和热血。

5月9日,我们完成任务,从上海返回青岛。我现在酒店隔离,等待着回家。在重新整理自己拍摄内容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军人、青年。我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将来才不会有遗憾。

记者 李静 张琪